错过了去年的全营,2019年再次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第一次参与全营是5年前。来到这里时,并不像其他第一次参与的同学那么新,因为那时我已是大专毕业了。课程部分,也是上过了一次(马大教史营),法义部分也算是在大专4年的生涯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简而言之,算是半个老油条,不算新人。第一次参与全国性活动的我,来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场合,组员们也都是笑我3-4年的新人,让已经习惯那时候的博大佛学会道风的我难以适应。营队里找不到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加上出席全营前第一次参与静七并且体验到独处带来的那份安静的舒适感,在整个营队里真的不怎么享受。今年的全营,我比以往几届(31-33)都更想参与,甚至一开始也是想报名当营员,因为想看看如今的自己比起5年前的自己,是否成长了。但是联络筹委后被告知,辅导员还不够,这才打定主意报名成为辅导员,希望可以尽点绵力。这样的自己,我判断:心态应该还不算是有偏差吧?
跨过一年半的时日,再次回到密集课程的感觉是很舒适的。师父常说大专时期是最好的学佛及打下法义基础的时期,工作一年后回到全营的我对此更是有感。尤其上佛法课程本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在课程里,听的课是正法,小组讨论的是正法,呈现点评发问都关于正法,这样的环境真的不是工作上的环境所能比的!不过,正如周遭很多朋友所关注的:“沛武好像一直停留在这舒适圈,始终不肯真正踏入社会,去往人生的下个阶段,这不是好事,这是逃避,最终还是该要面对事实的!”其实一直以来都清楚这一点,也不是特地的不去面对。心里一直都有把种种因缘纳入考量。是的,倔强的我就算面对周遭的回馈,觉得我该往下一阶段去闯荡,但是自己处于的重重因缘,我得到的结论和判断,是我在这里还有发挥的余地,还有很多是我能做的!不关事主题课程也好,和学弟妹(或更该称为同修)互动也罢,这种种因缘斗殴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除了自身的学习,更有其他始终推动我去坚持的因缘:护持大家的学习!
我所处于的因缘之一,是BUCC的一员。三届的承担让我看到的是BUCC和哈的距离始终遥远,并且没有多少同伴能真正了解各大专的实况。错过了全营34,自己也像是和大专断了联系。是的,全营辅导团,有机会和各大专的朋友一起生活近两个星期,这样的互动机会,比什么IYBCC还是全思都来得珍贵!而且在这里,大家平辈相交,距离感更是可以减到最低。这里就是大专佛学会的草根部分。再加上自己这些日子来的学习,无论是对于学佛、佛学会还是人生,这些都是可以为大家补上各自欠缺的部分。现今的大专,欠缺了很多很多的咨询。经验、视野、视角、楷模。这些年的学习,也正好在一点一滴的在构建出一个值得大家参考的样本。目前,自己看到的是,有机会和大专有近距离接触的人,鲜少有个样本可以提供给大专;有样本的却没这机会和大家近距离接触。这真的是个很无奈的状况。而如今的自己,比两种人都更接近另一种人,既然已经是出于如此的拉扯画面,那就有自己来尝试注入不一样的因缘吧!太子在听闻身边人提及生老病死是无人可解之局,当下立定志愿就由他自己来打破这魔咒。不敢自比太子,甚至可能自己的观察、判断与认知都未必符合事实。但是在这当下的因缘中,我真的看到有心的人未必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却未必有意愿,我真的是适合作出这一尝试的人。难得今年因缘具足,最终我来了。
这次担任辅导员,其实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一段时间没参与,少了熟悉的人,同时还要和陌生人重新磨合、互动、合作、生活,种种的未知环绕在我身边。今年的阿长是久闻其名的小马,来自马大。自己向来和马大同学的缘不那么深,到现在都没有那种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也会担心能不能和阿长配合。不过最终,今年的辅导员,和大家的互动、关系应该还属不错的。所以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呢!搭档是来自Unimap的颖杰。性格上和我没太大的差异,都是很随性、很临时又喜欢观察人。再加上组员方的积极、爱问的性格,今年的带组我们完全采取放养式,让他们去自由讨论及发挥。自学佛以来最轻松的一次呢!不过,带得轻松的同时,学习或体验倒是少了一些。今年的学习,主要来自主题课程及辅导团对各辅导员的观察。
主题课程方面,再次熏习教师总的来说,这次有了一个更完整的画面感。过往上课后,对于圣典结集和部派分化的认知都是很模糊的。这次的课程后,自己是清楚的明白了解,也记得间中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层度算是书中怎么写,自己就理解了多少)。可见多闻熏习之下,最终还是有效果的。上座部与大众部,经此营队后我分得清了,大众部是比较开放,并且后期渐渐转入大乘思想;上座部则是属于趋向保守的思想,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分化成说一切有部及分别说部。而部派分化的原因,或者说促成此一现象产生的因缘,有很多很多。最后的临门一脚,可说是造成第二次结集的东西方比丘对于十事非法与否的争论。(注:在营队期间,馆学员或是辅导员之间在谈论这一部分时,时常会把结集当作是那导火线,但其实确切来说那导火线是思想差异本身,而非争论发生后的结集)
至于大乘三大系的部分,其实之前就已有了蛮清晰的认知与画面/脉络。。不过这次细读之下,倒是厘清了一个误解:每每提及大乘三大系,都会下意识的将排列次序(性空->唯识->唯心)当作是兴起的先后次序,原来不是如此。所以其实在这部分,我也十分好奇,为何总是先提唯识而非唯心呢?
对于秘密大乘,其实到现在所接触的资料及资讯,都是针对其流弊所进行的评论。对于自身的知见建立来说,我能明白这些评论/判断所要表达或传达的讯息,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接触过其教法内容,没有真正看到其思想的整体论述,内心还是不踏实的。那所谓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或说信心,其实还没达到。是以自己还是希望将来有机会亲眼见到这流弊部分之所以已属于流弊的真实面貌!
其余部分的内容,在此前就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所以这里暂时省去。最后,再提一提第一章的一些内容。师父提及要把history看成our story,这点在集训开始消文时就已经在尝试落实。还有就是要把它看活,感受其真真实实的存在,也是自己在努力的。是以,在看着里边的内容时,会尝试拉回现时代的状况作对比。这一对比之下,就发现了所谓的历史,真的是如此的,甚至还能看到这些历史对于这世界、文明造成的影响延续至今!(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一个最真的的例子了!)
总的来说,此次课程后,我充电满满。通过课程见证了佛陀的本怀,感受到了祖师大德为佛教为众生费尽苦心、同时也因为为了向更清楚的了解书中一些内容,勇敢的依据注解去翻阅了导师的《印度佛教思想史》、《初期大乘佛教发展》等书目,结果引发了自己对这几本书的浓浓兴趣。如今是充满了回去就开始读这几本书的兴致!
当然,还有非常非常深刻的一点,即通过对于佛教在印度的起源与开展,了解到了其中种种的“芊芊”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后后”,确确实实的如师父所说,从中感受到了缘起法是如何在世间运作,不禁感慨:这就是缘起呀!而这种中缘起的展现,都是因为种种因缘的聚合离散所导致,并无什么真实的好坏可言!
*谢谢师父的用心教导。此篇文章分两时段完成,前段时间是白天独处时所书,阐述着自身的内心世界、观念、理念、想法……
后段为半夜时所书,其时精神较为疲惫,无法好好去省察和整理内心,就以印象中对此课程所学进行简单整理。阿弥陀佛……
后段为半夜时所书,其时精神较为疲惫,无法好好去省察和整理内心,就以印象中对此课程所学进行简单整理。阿弥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